近日,全国以及各地10月份经济运行情况陆续发布。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10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达到3%,比全国2.5%的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为最近三年来的新高;1至10月份累计,CPI同比上涨了2.5%,比全国2.1%的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由于2018年只剩下一个半月,从数据及经济运行的惯性及规律着眼,北京市CPI全年涨幅应不会突破3%的年度控制目标。且考虑具有先行意义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及购进价格,同比、环比本月均呈涨幅回落态势,价格持续长期走高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对价格变化中的一些特点及对民生的影响,确有必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从价格本身的变化及与全国走势的比较看,本月北京市CPI数据有以下特点。

一是屡创新高。北京市自今年2月份起,CPI同比涨幅就持续维持在“2时代”的位势上,持续的时间比全国要长,上涨的幅度也比全国高;且明显高于前两年的水平,不仅是三年来的最高值,且第一次达到3%的调控控制线。

二是同比环比均涨。与全国10月份CPI同比上涨、环比回落的态势不同,北京市当月CPI在同比“冲3”的同时,环比涨幅也高达0.5%,比上月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三是八大类指标同比全面上涨。教育文化和娱乐、食品烟酒两大类涨幅均在4%以上,分别为4.9%和4.2%,处于领涨位势。而除了居住类价格环比回落0.1%以外,其他七个大类环比价格也均呈涨势。部分食品涨幅较高。鲜菜价格环比虽有回落,同比涨幅仍高达18.5%;鲜蛋情况相似,同比涨幅达9.2%。

四是新涨价因素有所增加。10月份与9月份相比,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由0.7个百分点减少到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由2.1个百分点增加至2.6个百分点。由此判断,尽管价格整体水平不会长期、持续冲高,但未来一两个月仍有进一步升高的可能。

从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观察,北京市的价格走势虽与全国大致吻合,但也常常或超前或滞后,且超前多于滞后。因此,对当下北京的价格走势,应该高度重视、持续观察、认真分析。

特别是10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续“稳中有变”判断的同时,明确指出当前经济存在着“下行压力”。而传统经济学理论将经济增长模式按四象限划分法,区分为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增长高通胀四种类型。因此,在存在“下行压力”的时候,防范通胀风险尤为重要。

而就当下对民生的影响看,由于北京市今年的价格走势已经率先进入并停留在“2”时代,从而使其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在扣除物价因素后为6.2%,低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差距显然大于全国。如果按照中位数计算,收入实际增速及与经济增速的差距会更大。

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市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房价基数较高,所以扣除房价因素后的实际购买力是要打一定折扣的。当前的价格走势如果持续乃至加剧,必然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实际生活成本继续增加。

所以,针对当前价格变化,应该在加强监测观察分析的同时,梳理当下的价格调整措施。如果还有尚未出台的调价措施,应对其再进行审慎评估,能改则改,能缓则缓。此外,还要做好出台应急预案的准备。如当前态势延续或加剧,应依照调控预案,给予低收入群体适当补助。

而着眼长远,还是要适应市场周期的变化,加强预警预报和宏观调控,健全完善价格变化反映调节机制,加强产供销衔接,防止和控制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确保民众特别是低收入者生活的稳定。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各项改革,有效发挥首都功能,发展符合北京功能定位和城市特点的经济,使首都经济克服压力与挑战,不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