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俨然成为目前北京商业领域最热的关键词。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就发展北京夜经济提交了提案。如何让居民、游客看到具有北京特色的夜市街区?夜间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夜间消费更具吸引力? 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刚刚结束的2020北京商业品牌大会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刚透露,北京从交通、文化、体育、景观、机制等多方面发展夜间经济,夜间经济成为北京消费市场增长的新亮点。
配套:保障顺利出行是夜经济发展关键
夜经济是2019年北京商业领域的最热关键词。1月11日,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夜经济话题也成为委员们讨论的话题之一。无党派人士、北京市政协委员黄殿琴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力夜经济确实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展现城市的时尚度以及城市的活力系数,但夜经济想要发展好还需依靠更多的业态联动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其中保障消费者夜间的顺利出行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黄殿琴表示,国务院于2019年8月27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第十二条中提出“夜经济”相关内容,要求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夜经济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为主要形式,时间段是在晚上七点到次日清晨六点以前的各类活动,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的表现,也充分反映出城市时尚度,已成为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夜经济越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就越充满活力。
夜间经济繁荣离不开消费群体的流动,如果消费者不能顺利的出行,那即便商场、餐厅、剧院、景区延长了营业或开放的时间,如果不能吸引来不同区域的消费者,那么这些场所所能服务的范围就会大大缩小,这样很难持续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因此,顺利出行是保障消费者夜间外出、消费的刚需环节。但就目前来看,北京的夜间出行的便利程度还有一定的欠缺,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夜间出行的交通成本较高,这成本不仅体现在交通费用上方面,还体现在时间方面。
在黄殿琴看来,夜经济想要发展好,要保障经济主体能够顺利出行,使大家不但敢出来、能出来、还能顺利回家,才能将经济形式活跃起来。现在北京的公共交通实行的是固定首班车、末班车的制度,夜间只有少量夜班车。在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出租车、夜班车远不能满足夜间出行市民的需求,如1月1日凌晨3点滴滴打车国贸地区需要排800人才会有司机接单,环三环的夜班车挤到如早高峰。
因此,她建议,北京可以尝试参考国外公共交通系统经验,建议在周末、国庆、元旦等市民晚间出行高峰期,提前做好预警,适当延长地铁、公交末班车时间,为市民安全顺畅夜间出行提供保障。另外,夜经济的发展和推进也让出租车行业夜间运营的问题暴露出来,出租车司机在夜间拒载、加价情况突出,因此建议能够加强出租车司机的职业规范化,或者给予夜间工作的司机师傅提供相应的福利补贴以提升夜间出租车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规划:全市夜经济规划亟待出台
民进北京市委表示,夜市街区是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夜间经济业态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至少有100处特色夜市街区,作为各区夜间经济的重要支撑,不仅承担了本地居民的夜间消费,还是外来游客夜间消遣的重要场所,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作为一座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首都城市,北京夜市街区的活跃度、规模、热度、便利程度还远远不够,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民进北京市委认为,北京目前尚无全市范围的夜间经济发展规划,现有街区多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产物,虽然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缺乏整体引导和规划,无法形成集聚和协同效应。更重要的是缺乏与北京历史文化的关联,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不够鲜明,街区存在感不强,夜间经济的“千城一面”趋势正在浮现。其次,北京夜市街区的业态组合相对陈旧,街区的创新性和文化性不能体现北京文化特点,或传递艺术、时尚等信息。随着消费者年轻化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传统夜市街区多以商品销售、小吃为主,缺乏体验性的设计,小吃雷同,对传统美食挖掘不足,难以激发消费者的深层消费需求,更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第三,夜市街区的安全、噪音、垃圾等问题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多数夜市街区缺乏应对人流量较高时的紧急预案,公共服务能力略显不足。
对此,民进市委建议,北京应合理规划夜市街区布局,挖掘城市精神文化内核;升级业态,引入新型宣传手段,提升对新消费群体吸引力;理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统筹夜市街区配套设施和服务。
民进市委同时提出,发展主题特色街区,借助业态结合带动街区夜间经济,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及管理才能持续带动北京夜间经济的发展,同时让各个街区释放不同的魅力,吸引更多有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消费群体。民进市委认为,夜间经济的繁荣给城市交通、环境、安全等带来新的管理压力和责任,政府需要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加强对夜市业态和商品的规范管理,实行准入制度,以保障夜间消费的安全和便利。
形式:可尝鲜“小而特”
来自经济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刘东晖也带来了关于北京夜经济的提案,他认为,北京除了发展大商圈夜经济,还可以关注“小而特”的家门口夜经济,每个人家门口到了夜间都有景可看,有处可逛。
自从2019年北京大力发展夜经济以来,刘东晖一直在关注北京的“夜经济”。他表示,北京的夜经济在进步,但是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现在北京很多区都有各自的夜经济核心地带,但百姓自己生活的居住区,小规模的夜间经济不够繁荣,下一步应该接地气,充分发展家门口“小而特”的夜间经济。
此外,针对北京的气候与南方城市差异限制北京夜经济发展的问题,刘东晖也给出了建议,他认为,虽然北京的冬天比较冷,很多人不愿意出门,但从另一个角度想,可以把这项弱势变成优势,北京可以通过点亮灯光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居民和游客。
刘东晖也提到了北京夜间经济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他表示,夜经济少不了基础设施的完善,“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着力,政府部门的扶持也一定要接地气儿,比如交通保障等都要配合公众的需求。”夜间经济的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