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连续26天无新增死亡病例,现有重症病例首次降至10例以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0例以下
北京核酸检测机构新增21家扩至67家
日检测能力提高到48000份;20家医疗机构面向团体和个人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北京市疫情防控管理举行发布会。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北京市疫情防控管理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5月10日,全国连续26天无新增死亡病例,现有重症病例首次降至10例以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0例以下。最近14天,7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本土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继续增加。要查明感染源和传播路径,做好追踪管理、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切断传播链。
北京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共报告593例新冠肺炎病例,输入性病例占377例,占64%。其中国内输入北京的输入性病例199例,境外输入北京的病例达到174例。现在仍有16例患者在地坛医院救治,很多是3月、4月的境外输入病例。
雷海潮表示,北京目前已经进入疫情防控第四阶段,也就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他说,从1月19日北京市发现第一例病例至今,北京的疫情防控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月19日到1月31日,主要是病例输入阶段,病例主要来自武汉市和湖北省其他地市;第二个阶段是从2月1日至2月28日,主要是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并存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月29日出现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一直到3月30日,北京疫情防控主要是防控境外输入阶段;第四个阶段是从3月31日至今,这期间出现了境外输入病例逐步减少的情况,防控工作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
北京核酸检测机构增至67家
雷海潮介绍,目前,北京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共67家。日检测能力从1月份的每天不到2000份,提高到现在的每天48000份。
另据北京市卫健委发言人高小俊昨日在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4月15日,北京公布了首批46家面向团体和个人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日检测能力约13000个样本。
高小俊说,经现场审核和检测质量评估,近日北京又批准15家医疗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其中5家商业医学检验检测机构。
同时,北京协调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将6家军队医院纳入对地方开放的核酸检测机构。北京全市核酸检测机构由疫情初期的17家疾控中心,扩大至目前的67家军地医疗卫生机构,含13家商业医学检验检测机构。
其中,北京华大医学检验所等20家医疗机构面向团体和个人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北京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铁路系统内部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有检测需求的单位和个人,可提前在网上查询并预约。
疫情期间,韩国首创的“不下车”新冠肺炎检测法被很多国家效仿。目前,北京也有多个检测机构可以实现不下车检测。
高小俊说,海淀区、石景山区等率先实现通过汽车穿梭方式开展采样服务,受检人无需下车,3~5分钟内即可完成,进一步提高了采样安全性和效率。
揭秘
小汤山医院将建大型实验室
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此次疫情中,曾经在抗击“非典”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北京小汤山医院重启。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回顾了小汤山医院时隔17年重启的全过程。
雷海潮回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综合研判认为,尽管北京有着优质医疗资源,仍要做最坏打算,因此北京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紧急商议准备启用小汤山医院。1月23日,小汤山医院启动更新改造。
他说,3月以来,全国疫情形势总体趋稳向好,但2月29日,北京出现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而且每天从北京口岸入境旅客多达5000到8000人。有些入境旅客经海关筛查后,需要进一步医学观察和检查。最初安排在地坛医院,但地坛医院还要承担大量治疗任务,而这部分旅客不可能马上从地坛医院转出,占用大量资源。因此,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在3月16日启用小汤山医院。
雷海潮介绍,小汤山医院完全按照传染病医院救治需要,进行了新的规划设计,并从市属21家医院抽调1000多名医护人员增援,再加上小汤山医院自身的力量,组成救治团队。从3月16日启用,到4月28日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小汤山医院整体运行44天,顶住了巨量的国际旅客筛查压力,累计筛查2175人,报告确诊病例54例,疑似病例27例。
他透露,目前正在考虑进一步提升小汤山医院核酸检测能力,准备建大型实验室,未来可能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小汤山医院经过15000名工作人员53天的设计和建设施工,3月8日完工并通过验收。医院设两个病区,提供1600余张床位。
提示
复课学生应坚持两点一线
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昨日,北京初三学生复课。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给复课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刘晓峰提示,家长和孩子自测体温,如果出现发热(≥37.3℃)、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不要上学,视病情就医或居家观察,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准备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一次性手套、纸巾等,学会正确使用。
上/放学途中要坚持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住所距学校较近,建议步行或骑行,住所距学校较远,优先选择私家车出行。
在校期间,进校要注意:间隔1米以上,排队依次进入校园。自觉接受体温检测,正常后方可进校,如异常应听从老师安排。进班要注意:配合老师在上下午第一节课前做好晨午检,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将病情和就诊信息及时报告班主任。
家长及其他共同生活的人员尽量减少外出,自觉做好防护。如家长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学生也应居家隔离观察。
正确佩戴口罩,戴上后尽量不要触摸。如在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场所可不戴口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口罩需丢弃至专用垃圾桶中。
保持手卫生,餐前、便前、便后、触摸口罩前后、接触楼梯扶手、门把手等公共物品后,应及时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洗手过程不少于20秒。不方便洗手时,可用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