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今日指出,全市大中小学均已纳入疫情防控监测网,全部建立了师生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以及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今日下午召开疫情防控第169场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高小俊表示,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青岛市近日出现确诊病例,首都疫情防控任务艰巨而繁重。为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流调溯源组、爱国卫生工作组等提前谋划、精准施策,重点围绕预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重症救治及爱国卫生运动等秋冬季疫情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目前,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全市686家传染病诊疗机构,全市8941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发热等8种症状的监测报告系统,确定了1014家“哨点”药店,截至10月10日,建成了1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构建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及人员常态化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全市大中小学均已纳入疫情防控监测网,全部建立了师生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以及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是做好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准备。从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和市属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抽调力量,组建了3600人的流调队伍,形成梯次配置和人员储备;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完善了全市应急调度机制,实现了市区联动、采验结合的运作体系;加强专业化培训,采取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实战化演练等形式,重点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与消毒、实验室检测技能提升,提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效率,实现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应调尽调、应隔尽隔。

三是快速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目前,全市核酸检测实验室达到229个,日检测能力达到52万份。为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在11月底前,全市检测能力将达到60万份/日以上。同时,设有发热门诊的三级综合医院、市区疾控中心和各区综合医院等机构将配备半小时左右的核酸快检设备;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延庆等区将装备移动检测实验车,提高机动检测能力。

四是全面强化重症救治力量建设。着眼建立技术精湛、结构合理、训练有素、快速高效的重症医疗救治力量,选配专业队伍,全面强化重症救治力量建设。统筹推进14家市属医院17个院区的发热门诊提升改造,改造完成后发热门诊诊室由40间增加至97间,预计单日最大接诊能力由2600人次增加至7400人次。遴选120名重症医学科青年骨干力量,分3批组织到朝阳医院和安贞医院开展为期2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作为重症救治储备力量。建立医用物资医院储备和渠道储备相结合的机制,按照“市—区—机构”三级设备储备体系要求,对11类防护物资和多种消杀产品进行动态储备监测,各类防护物资储备量满足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的需求。

五是积极开展疫苗接种。自2007年开始,北京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户籍老人等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今年10月—11月我市已陆续开始为广大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户籍老人开展流感疫苗集中免费接种。同时全市设立了480家自费流感疫苗接种点,有接种意愿的个人可在2021年2月底前预约接种。在此,呼吁广大市民分别按照统一组织和提前预约方式合理安排接种时间,有序接种疫苗,选择在居住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约,不要多点预约,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六是持续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推进卫生区镇创建、清洁社区(村)环境卫生、提升重点场所环境卫生、落实光盘行动、实施健康北京行动等6项具体行动,坚持做好每月一次的全市周末卫生日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增加健康提示内容,市疾控中心开辟“星火说防控”专栏,积极倡导科学防疫防控。组织社区居民定期开展家庭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提醒广大市民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实施垃圾分类,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文明健康习惯,做好个人防护。